剧院动态

THEATER DYNAMICS

资讯分类
Call Us
联系方式
 
电话服务热线:
Service Hotline:
 
剧院电话:13974911117  夏主任
湘江剧场联系电话:             
0731—85111161     
0731—85111171     
19974996066(刘经理)

地址联系地址:
Contact Address:
 
剧院地址:长沙市人民中路257号湖南省湘剧院
剧场地址:长沙市天心区坡子街99号(湘江剧场)
您现在的位置:
首页
{navBreadcrumb=[{id=5, name=剧院动态, url=/news/5/, type=false, entityTag=news-cate, brother=[]}, {id=10, name=品戏评戏, url=/news/10/, type=false, entityTag=news-cate, brother=[]}], compositePage={id=null, name=null, url=null, type=false, entityTag=null, brother=[]}, currentPage={id=null, name=评湘剧《月亮粑粑》 湖南省艺术研究院 孙文辉, url=null, type=false, entityTag=null, brother=[]}, homePage={id=null, name=首页, url=/, type=false, entityTag=null, brother=[]}} ============
/
/
/
评湘剧《月亮粑粑》 湖南省艺术研究院 孙文辉

资讯详情

评湘剧《月亮粑粑》 湖南省艺术研究院 孙文辉

  • 分类:品戏评戏
  • 作者:
  • 来源:
  • 发布时间:2016-01-05 12:00
  • 访问量:0

【概要描述】

评湘剧《月亮粑粑》 湖南省艺术研究院 孙文辉

【概要描述】

  • 分类:品戏评戏
  • 作者:
  • 来源:
  • 发布时间:2016-01-05 12:00
  • 访问量:0
详情
评湘剧《月亮粑粑》
湖南省艺术研究院 孙文辉
也许不是巧合,前一天在长沙太平老街看《青春30年——野草画会文献展》,那是一群湘潭籍画家在追忆自己人生中走过的坎坷之路;第二晚,我在长沙湘江剧场看湘剧“青春三十年”——湖南省湘剧院五一节期间献演的《月亮粑粑》;前一天的感受是唏嘘喟叹,后一天的感受是内心感动。都是三十年青春岁月的流逝,为什么有这种区别?
我想,是因为比较起湘潭的那群画家来,代课教师秦雅云更是弱者。她的牺牲,更容易让我们引发同情,由衷感动!
戏剧心理学告诉我们:同情是指具有和别人同样的痛苦的感觉、情绪或感情。它是由别人的痛苦的情感所唤起的,同情当中有观众对于戏剧人物的爱或怜悯的成分,同情之中还有一种惋惜的感觉,以及由于突然洞见了命运的力量与人生的虚无而唤起的一种“普遍情感”。(朱光潜《悲剧心理学》)
在社会的变革中,作出奉献和牺牲的,往往是最广大、最底层的人民群众。看看当代社会,那些农民工、留守儿童、空巢老人,在城市化的过程中,他们付出很多很多,而获得最少最少;再看看国有的、集体的企业转型,那些一夜之间失去工作的下岗工人,难道不值得同情?他们为社会进步所作出的默奉贡献,难道不值得肯定与歌颂吗?
同样,在教育战线,有种人叫做“代课教师”。1984年底之前他们被称为民办教师;1985年始,国家为保证师资质量,陆续清退或转正了一批从教的临时教师,并不允许再出现民办教师。然而,在不少偏远贫困的山区,由于地方财政困难或招聘不到公办教师,这些空缺仍由临时教师来填补,他们转而被称为“代课教师”。《月亮粑粑》中的秦雅云,就是这样一名“代课教师”。
同情社会变革中的弱者,关注时代变幻中的小人物,不但是我们作家艺术家一种道德上的修炼,更重要的是我们呼唤社会公平正义、陶冶人类良知和情操的、一种最基本的艺术手段。
 
是剧本为演出的成功提供了坚实的基础。
《月亮粑粑》全剧分三幕,分别描写了三个年代:1985年,2007年,2015年。这种用“史”的手法来描写一个小人物,也让我们看到了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的一个缩影。
第一幕戏开始就扣人心弦:小小的黄荆村传来噩耗,坚守在这里多年的秦老师因病故去,再也回不来了。郑爹摘下“黄荆树小学”的木牌,孩子们向远方行少先队礼致敬……“黄荆树小学”何去何从,观众为之揪心。就在此时,秦雅云来了。她听从父亲的遗嘱,给黄荆树复苏了希望。简陋的校舍又一次充盈了希望,却未能撑住大风大雪的欺压:正在上课的秦雅云为救孩子负了伤。一切都是这么幸运而又不幸,师生之情、乡里之情,在灾难面前成为了抚慰观众心灵的良药;戏剧也在大起大落的“突转”之中完成了故事的叙述,那种至深至美的情感自始至终揪住着观众的心。
第二幕,有两个部分。一是围绕一双花球鞋,秦雅云母女之间展开的冲突;二是当秦雅云代课教的转正的希望成为泡影、她心理堤坝几遭坍塌的时候,一个壮阔的画面出现了:香港回归!她的学生姜明科出现在解放军驻港部队进驻香港的队伍之中;此时,秦雅云一丝的犹豫彷徨顿时化为了自我谴责,她失声痛哭!——观众从中看到了凤凰的又一次涅槃。
第三幕,更像一篇抒情散文。秦雅云老了,在她执教30周年之际,她的学生相约来黄荆树小学看望老师。戏,就在一浪高过一浪的情感交融中展开,秦雅云的形象也在学生们的歌唱“我们毕业的名校叫黄荆树,我们最美的导师是秦雅云”中最后完成。
在剧本创作中,编剧盛和钰没有端起架子讲故事。人物情节,紧扣生活;台词唱词,平白如话。儿歌的运用,流行方言的运用,致使剧本大俗直通大雅;于是,全剧的风格便顺应了时代的审美。
 
读文学剧本也需要一定的功夫。
我们选择一个创作剧目,首先看到的是剧本而不是戏;而现在的一些评论家或剧团领导,分不清“场上剧本”与“案头剧本”的差别。因此一些真正好的剧本就可能与演出团体失之交臂。也有可能一个剧本在不断地加工修改中,填得满满实实,再排练出来却索然寡味。
湘剧《月亮粑粑》幸好不是这样。
《月亮粑粑》的剧本是个场上剧本。盛和钰写得很空灵、很疏松,它把一些空间尽量地留给了导演和演员;而二度创作也不是在简单地将剧本翻修成为一个立体文本,而是在自己对文学的理解中进行真正的艺术再创造。
导演张曼君对人物塑造的精雕细琢,对群众大场面的调度处置,颇见功力。我说第三幕像一篇抒情散文,形散神不散,是导演将“散形”整合成一个完整完美的有机体。她用深情的歌唱、灵活自如的课桌、大幅度的舞台调度,让人物在有条不紊的节奏中,一步步把戏剧推向高潮。
导演在整体的处理上干净利落,也在一些情感迸发的细微之处不惜花费功夫精雕细琢:当海军军官姜明科回乡看望老师,主动要求背他最尊敬的小秦老师时,“背”的“慢镜头”出现了——他深情地地握着老师的手,往自己的肩上轻轻一搭;老师的另一只手慢慢地扶住学生的肩;然后,两只脚分别缓缓地搁上学生的手臂,—— 一组“分解”动作,把学生对老师的情义、老师对学生的挚爱,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,观众于此细细地体会个中滋味。
同样,《月亮粑粑》演员表演,精微细腻,充满激情;音乐舞美,不越位,不失职,恰到好处。总之,观众在剧场真正感受到了一种艺术的享受。
 
湘剧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。
在保护遗产与艺术创新中,我们常常听到许多不同的意见;有些,还截然相左,在湘剧《月亮粑粑》演出之后,更加不绝于耳。
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讲究的就是项目的“原真性和完整性”,这不容置疑。这中间有个问题,就是如何理解作为“非物质文化遗产”的传统戏剧。
作为“非物质文化遗产”的湘剧,我们应该保护它的什么?
我认为,我们保护的就是它数百年来形成、已臻完美的声腔、四功(唱做念打)五法(手、眼、身、法、步)、折子戏及优秀的传统剧目。这些,都是我们湘剧艺术永远的、珍贵的“艺术矿藏”,作为保护主体的湖南省湘剧,要认真地原真性、完整地保存,并在青年人中真正地传承。它是我们的基本功,也是我们湘剧艺术的永远的宝库。
同样,作为一种“艺术矿藏”,它既是湘剧艺术走向未来的根基和前提,又是我们进行艺术再创造的、取之不尽的、民族的、地方的、具有文化基因的资源宝库。
作为新的艺术作品或文化产品,它的基因来自文化遗产,但它本身不再是文化遗产。对于这些作品或产品,它有了新生命,我们无法教它们有哪些“应该保存”,哪些“不应该变革”。
有了这一区分,我们就可以大胆地创造。
我在《中国戏剧大趋势》《我不争鸣》等不少文章中曾经表述了我对未来民族戏剧的展望:一方面我们要把戏曲作为遗产来保护,让它成为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珍奇;另一方面要创造来自传统、又适应新时代的民族新型舞台戏剧。而在现行的传统戏曲创作中逐步过渡,不失是一条可操作的可行之路。
未来的戏剧不是从天而降或一蹴而就,它将从传统中一步步走来,最后达到我们的目的地。
只有观众才是我们的裁判,只有实践才有可能探索出新生之路。
 
回过头来再说湘剧《月亮粑粑》。说点加工意见:
在整个带有史诗色彩的篇章中,第二场前半部分过长,也太琐碎了。秦雅云的女儿波儿的出现,为烘托主人公、激化冲突起了很重要的作用,但这个人物的成长史,作家并未仔细考量,因此还不生动,还有些概念化、一般化,虽然她的篇幅也不少,但她这个形象的艺术效果,还比不过厨师郑茂华的一个唱段。
月亮,在这个剧中,起了很好的烘托、穿插、象征的作用;但我感觉到还不够,还缺乏一个更为明确的、贴切的体现。在儿童的思维中,月亮是梦境、是理想、是未来之所在;而在文学原型中,月亮是女神、是母亲、是纯洁、宁静、美好的象征。这一些,都与秦雅云和黄荆树小学的生活如影相随,但这种诗情画意与象征意味,在剧中还未能充分地体现。
在现有的基础上,戏剧还可以思考得更深刻点。
回想这三十年,我们每个人的命运何尝不与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?这个戏如果能引发出我在参观《青春30年》画展时同样的思考,戏就与我们每一个人有关,就会引发观众对自己人生的审视,戏就会更上一层楼了。
盛和煜从秦雅云的故事中,揭示出了我们人生中一个带有普遍性意蕴的命题:对理想的追求和这种追求的转化过程:梦想──现实──追求──挫折──牺牲──超越。
这种不懈地追求就是人生,一种积极的人生,一种有价值的人生。
在当前的社会舆论与艺术作品中,强调平庸,强调小草精神(阿Q的精神)的声音过于强烈。在这种等同于“愚民政策”的“导向”下,一曲《时间都去哪儿了》的歌,曾引起人们心灵的震撼。“时间都去哪儿了?还没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”——在一个积极奋发、努力向前的社会,这首歌无疑是一剂清醒药。
可是,在强大习惯势力中,一首歌太势单力薄了。
这让我想到了湘剧《月亮粑粑》。
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,秦雅云以三十年的光阴,走过了这么一条艰难的人生之路;我们同在一个月亮之下,我们也有自己的梦想、自己的追求,也有挫折、也有牺牲,但我们有没有超越?能不能超越?
湘剧《月亮粑粑》应该赋予观众这样一种对人生的反思和启迪。
杰作与平庸之作的差别,就在于有不有这种“普遍性意蕴”。
 
2015-5-19
 

扫二维码用手机看

暂时没有内容信息显示
请先在网站后台添加数据记录。

OFFICIAL ACCOUNTS

公众号

欢迎关注我们的官方公众号

湖南省湘剧院

ONLINE MESSAGE

在线留言

留言应用名称:
客户留言
描述:
验证码

湖南省湘剧院页面版权所有 网站建设:中企动力长沙 湘ICP备14013262号   本网站已支持ipv4 ipv6双向访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