剧院动态
THEATER DYNAMICS

0731—85111161
0731—85111171
19974996066(刘经理)

资讯详情
近日,由我省知名编剧曹宪成编写、我院创排的以“屈原”为原型的大型新编古典历史剧《魂乎归徕》,在通过几轮剧本修改研讨后,为了更真实客观的再现屈原“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”的初心,党委书记、院长杨向东,副书记周亚男,副院长郑声宏及《魂乎归徕》剧组主创一行来到汨罗“屈子祠”采风学习。
杨院长表示:“此次汨罗之行一是学习,二是参观。要大家带着学习任务,仔细的倾听当地研究屈原的历史专家为我们讲解的屈原文化源头,人物个性,希望通过学习、参观后能为后续剧目创作带来一些较为重要提示和灵感。”
刘老师在课上就“怎么样正确的在观众面前表现屈原的形象”、“怎么样看待屈原的生平”这些问题展开讲述,从屈原文学作品中为大家解读,他将屈原的一生归纳为三个阶段。第一个阶段,青少年时期。代表作《橘颂》,即是屈原初心的表现,主要体现了他的爱国主义精神萌芽时期;第二阶段,朝廷阶段。看到国家弊端,想振兴祖国,立志改革朝廷,想以秦国之力统一中国。他这一阶段爱国主义思想主要体现在反腐、其次在世袭制下主张举贤授能、依法治国等。第三个阶段,流放时期。也是屈原一生最重要的时期,他在这个时期深入群众,感受疾苦。把情怀与抱负寄托在诗篇当中,给后人留下了一笔珍贵的文学财富。
最后刘老师结合个人感受谈了要怎么样正确的看待“屈原投江”,这是个关键所在。他表明战国时期人的生死观念和现在是有差异的,当时的人认为“死即是换成另外一种方式存在而已”,所以将屈原投江归纳成四个字“向死而生”。老师认为屈原的投江绝不是走头无路的自杀,也绝不能用结束生命这种悲哀的手法来表现。他是有抱负的,到死都是从容赴江,屈原只是换到另一个地方去实现他的政治抱负、实现他的“美政理想”,建议表现屈原形象还是要从正面入手。二是屈原的群众关系非常之好,他和群众的关系既要强调、又要交代清楚。三是创作历史题材要尊重八个字“大事不虚,小事不拘。”对于屈原的一生在大的事件方面不能违背历史的事实,在细枝末节方面还是可以艺术化。
课后,我们一行人带着学习后的感悟,在汩罗江畔的屈子祠、屈子文化园参观学习了有关爱国主义诗人屈原的历史资料、史料图片、生平简介、楚辞作品以及近现代各界文人为纪念屈原撰写的碑文书画。经过这次实地采风,在学习参观中,逐步深入地了解屈原生平抱负、屈原的人物形象和接下来的创作要点等。这些重要的信息为《魂乎归徕》剧目的创排提供了清晰、明确的创作方向,为剧目的打造和呈现奠定了良好基础。
扫二维码用手机看
OFFICIAL ACCOUNTS
公众号
欢迎关注我们的官方公众号

ONLINE MESSAGE
在线留言
湖南省湘剧院页面版权所有 网站建设:中企动力长沙 湘ICP备14013262号 本网站已支持ipv4 ipv6双向访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