剧院动态
THEATER DYNAMICS

0731—85111161
0731—85111171
19974996066(刘经理)

资讯详情
我期盼着,等待着!举重若轻 以微见著——湘剧《李贞回乡》创作简谈
坦然地说,参与革命历史题材的创作,是来自老区的我熟悉却永远不会觉得索然的情结。从《山歌情》到《李贞回乡》,既是对先辈历史追溯再现的过程,也是创作者生命的所有经验在回忆中逐渐沉淀、认知的过程。
《李贞回乡》的创作应和了我的生命体验,表达了我对生命的认知和敬畏之情,它植入了我的生活,让我体会着那段历史中人们的生存状貌和人格情怀。所以当现代戏研讨会以“中国革命与人民群众相依存的人文思考”为题来研究这个剧目的时候,我觉得特别靠谱。在这出戏里,尽管依存于毛泽东的《湖南农民考察报告》的风起云涌背景,但独特的角度(将军的回忆)、独特的结构(现实与过去交织)、独特的人物关系(将军与前夫),使惯见的英勇壮烈转化为对人的生存状态、人物个性的层层把握和再现。这种转化没有消解崇高,却举重若轻、以微见著地体现了生活的本真和人文的关怀。小故事(童养媳、前夫烟袋打出来的革命、剪发放足、游街休书、反对自主婚姻等),大内涵(政权与人民关系、党群关系的思考等),都从生活的烟火味儿入手,从当时的人物处境及命运出发,体恤凸显的是人性化的关怀,使艺术创作有了“地气”,与先辈间似有了呼吸的对接,平实而不俗,亲切而不矫情。
在创作中,特别值得总结的是,这种回忆式或回顾式的结构,不光是一派生活,而是在此基点上,让我们能够着意地有了一个时代关照的点,即以一个成熟的共产党人的形象,来照应、思考建党初年活动种种,从中找到了我们的创作主题和创作风格。换言之,成人期与童年期的呼应,渗透了我们对历史敬畏又客观的态度。所以在舞台上展现这些故事时,既有血肉相搏的背景,如火如荼的湘土文化气场,更见火辣辣、质朴平实的人物形象,在“这个革命有搞头,你们大家要攒劲”的兴冲冲、喜洋洋中,追寻我们在创作中所要表达的“于平凡中见崇高,于生活中见壮美,于凝视中见诗情”的美学追求。
湖南省湘剧是一个古老剧种,丰厚的艺术底蕴,充盈的演职人员队伍,可贵的对传统文化的坚守精神,使得排练也成了享受的过程。因为那块土地,那些引以为豪的历史与伟人,都是深深植入在他们血液中的。他们与我一样,能够天然地在创作中体验会心达意的微笑,挥洒认为值得抛洒的泪水和汗水,我感谢他们。
舞台上的水车似年轮在悠悠地转动,平稳温和地展示时光的流逝,而那一串串的水流呢,它是不是曾经鲜活的生命在此中迎来过往?我们应当撷取这些生命的光亮,来表达、认知、甚至重塑我们的民族人格形象,这是艺术的自觉,戏剧人的自觉。(张曼君)
扫二维码用手机看
OFFICIAL ACCOUNTS
公众号
欢迎关注我们的官方公众号

ONLINE MESSAGE
在线留言
湖南省湘剧院页面版权所有 网站建设:中企动力长沙 湘ICP备14013262号 本网站已支持ipv4 ipv6双向访问